火狐直播

案例展示

江苏扬州:看“6群13链”如何筑牢“工业万亿”之基

来源:火狐直播    发布时间:2025-03-14 05:27:00


  昨天,央视《中国新闻》《新闻直播间》《正点财经》三个频道和栏目,分别聚焦“扬州造”船舶“开门红”。今年开年以来,扬州地区已有5艘新船先后交付。

  “要聚焦建设产业科创名城‘主航道’,做大做强以‘613’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奋力实现今年工业开票销售上万亿。”在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市委书记王进健强调,围绕“干”字强定力,始终干在点上,突出“增动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市长潘国强围绕做好今年工作,提出“不断做大做强6大主导产业集群,培育10条百亿级新兴产业链,力争工业开票销售超万亿”。

  上世纪90年代,扬州制造业呈现“八龙齐舞”的盛况,70多个产品成为全国的“单打冠军”,创造了规模经济发展的“扬州现象”。如今,扬州正赓续工商基因,组建“6群13链”筑牢冲刺“工业万亿”之基,在区域经济竞争新赛道上,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领先的产业科创名城。

  全市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们表示,“613”产业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九成左右,支撑作用明显。从昔日“八龙齐舞”,到“6群”群星璀璨、“13链”链出精彩,人们正欣喜地看到,一座“工业万亿”之城正在加速崛起。

  翻阅市委书记王进健在政协开幕会的讲话和市长潘国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做大做强“613”产业体系,被反复提及、寄予厚望。代表委员们说,聆听讲话和报告,信心更强了,干劲更足了。“613”产业发展得好,全市工业就会发展得好;“613”体系又大又强,全市工业的体量、质量就会又大又高。

  2023年9月,扬州市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推进会发布了《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行动方案》,围绕深化主导产业集群及新兴产业链培育,明白准确地提出打造“613”产业体系。该体系既是原“323+1”产业集群的“升级版”,也是扬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框架”,更是扬州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结构转型升级、扩量提质并举的“新引擎”。

  在以“613”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顶格”推进下,工业增长新动能加速蝶变,新质生产力正全面起势。

  一盏路灯集成了5G基站、无线WiFi传输、智慧照明、综合监测、水雾喷洒、视频监控、信息发布、呼叫/广播、车路协同、应急充电/人机交互等十项功能;一台机床加工能够加工直径660毫米的反射镜工件,实现椭圆面粗糙度达76纳米,打破国外禁售限制……一灯一机,变身“智能光明灯”“中国争气机”。2024年,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高端装备、邗江数控成形机床、高邮智慧照明等产业入选国家级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家、5G工厂13家,新增省级“智改数转网联”企业212家。

  沈阳所扬州院基础型低空飞行器年底完成首飞,中航机载增资1.7亿元;航空工业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中国航空研究院研究生院“双院”共建,已建成12个科研实验室与华为共建联合创新研究实验室;新扬新材料公司已成功研发3款飞行装备,在研两款航空发动机……2024年,航空航天加速起飞,“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次序展开;生物医药突破“卡脖子”难题,在研创新药项目达23个;“追光”的晶硅光伏产业新签约重点项目20项,计划总投资332.7亿元。

  广陵新城—湾头片区获批扬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园,集聚中科创达、小鹏汽车、比亚迪、奇安信等一批AI领域行业30多家“头马”企业,AI+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AI+文旅创意、AI+智能园区等应用场景遍地开花;扬州成为全国“氢能交通”重要节点城市和长三角“氢能走廊”江苏地区重要一子,聚焦制氢技术及装备、氢储运技术及装备、燃料电池系统和特殊场景示范应用在全市范围内“排兵布阵”。

  数据显示,在扬州六大主导产业集群中,2024年新材料产业规上企业开票销售达到2000亿级;13条新兴产业链中,晶硅光伏产业开票销售达到650亿元,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开票销售突破500亿元,智能电网产业链开票销售突破200亿元,航空产业链开票销售突破200亿元,新型食品产业链规上企业开票销售突破150亿元,储能产业达到100亿级……

  万亿级工业、千亿级产业、百亿级企业,是衡量一座城市产业实力的重要指标。这样的“万千百工程”,背后要牢牢树立“项目为王”“工业龙头”的理念,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把工业抓大。

  在高邮,由双良集团与新霖飞集团投资30亿元合建的年产35GW N型太阳能超薄单晶硅片项目已经投产,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开票销售60亿元。

  在江都高新区,由亚威股份投资建设的金属成形机床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一期已全面建成。项目致力于提升冲压机床先进制造能力,重点发展替代进口、柔性高效、节能环保的伺服冲压机床技术,满足国内外中高端客户对板材加工高速、高精度、智能化成套设备的需求。

  在扬州经开区,近日总投资50亿元的骏驰通高端柔性项目开工,该项目引进世界一流生产线,打造超薄高频柔性覆铜板智能制造基地,产品主要面向高精尖智能终端领域,在5G通讯、半导体、智能穿戴、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行业均得到普遍应用。

  在仪征,德国西门子公司投资20亿元上马新项目,已购置各类机加工及自动化设备245台套。西门子智能电机项目主要生产伺服电机和主轴电机,建成后预计将具备年产80万台电机的能力。该项目的落户,为仪征打造高端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创造了新优势。

  触目所及,一批“10亿+”甚至50亿元重点项目先后竣工、投产,它们就像“春天的种子”播种在扬州大地上,带给扬州人民充满希翼的“秋天的收获”。

  重大项目是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硬支撑”“强引擎”和“动力源”。当前,扬州不断做大做强6大主导产业集群,培育10条百亿级新兴产业链,力争工业开票销售超万亿,“投资为要、项目为王、落地为大”的追求持续刷新。

  让我们回顾全市各地去年底的全委会,围绕“大干项目”、丰富发展“613”产业体系的2025年目标,特别提气。

  宝应县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力争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60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

  高邮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力争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60个,其中5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不少于3个,全市工业开票达1780亿元,为2026年冲刺2000亿元目标打牢基础。

  仪征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力争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70个以上,其中制造业项目不低于130个。

  江都区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力争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7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50亿元或百亿元项目4个,开工、竣工100个以上亿元项目,签约项目年内开工率达60%以上。

  邗江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力争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0个,工业投资不低于300亿元,工业开票销售增长10%以上。

  广陵区委九届九次全会提出,力争全年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80个以上,其中制造业项目不少于125个,10亿元以上项目8个,在20亿元、5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上取得更大突破。

  可以肯定的是,正是一个个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项目,才是“613”产业体系兴旺发达的“密码”。由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项目构成的“6群13链”,也必将成长为扬州工业经济破万亿的增长最硬核“支点”。

  通常来说,“万亿”代表着一万亿,是一个庞大且令人瞩目的数字。在经济的度量中,当涉及到“万亿”这个级别时,往往意味着巨大的规模与影响力。而万亿级的工业开票销售,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一个地区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以及经济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正向推动作用。

  信心赛过黄金,自信才能自强。“6群13链”释放工业开票破万亿的大能量,全市上下一直在追寻着最佳解法。

  “扬州市船舶产业链总体呈现‘中间大、两头弱、要素集聚低’的特点。”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链长单位、扬州海事局局长郭学军说,一是造船规模大而不强,高的附加价值LPG、LNG船舶和大型邮轮等仍是空白。二是船舶产业链两头弱,在产业链上游端,配套产品品种类型有一千多种,我市仅在船用绳缆、电缆、钢结构等配套方面有50余家规上企业。三是产业链要素集聚低,扬州地区高校、职校没有开设相关专业,产业人才支撑不足,没形成高品质船舶配套产业园区,也没形成航运关联服务,“江淮航运中心”建设能力较弱。

  郭学军建议,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要锚定新赛道开展补链工作,围绕新能源船舶配套招引相关企业(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家电投、中船集团、现代重工、瓦锡兰等),布局新能源船舶配套产业赛道。此外,要推动形成研发、设计、船舶配套、船舶新产品孵化、人才公寓等业态集聚的园区,强化本土配套能力。要结合“水运江苏”建设及江苏省内河船舶维修保障点布局,引入国有资本高起点规划建设江都内河船舶产业园,打造高标准内河船舶修造基地。

  工业母机是“制器之器”,也是扬州草根产业。扬州市工业母机及机器人产业链首席专家傅东荔表示,扬州工业母机产业要夯实产业供应链基础,推进传统零部件配套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强化教产融合平台建设,推进产教融合体建设。

  在航空产业体系布局上,扬州正重点打造以科研及成果转化为引领、装备制造为支撑,以低空经济、通用航空、民航运输为特色的“2+3”产业体系。“建议我市用足用好全省唯一获批的航空航天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母基金,强化飞机设计研发、机载系统、通用航空、无人机等领域的成果转化。”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峰表示,同时继续在政策支持、资源集聚、创新驱动等方面发力,全力打造更具标识度的航空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扬州算力充足、场景丰富、生态良好的优势,做大做强做优AI产业”“深化与北大、中国药科大合作,对接省产研院医工所、促进高成果在扬转化”“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多‘耐心资本’”“按照整零协同、创新驱动、引育结合、生态培育思路,开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补链强链延链攻坚行动”“新型食品产业要在优‘老链’、建‘新链’上再发力,在设备制造端支持精深加工设施制造,在销售物流端推进与电商融合,在生产服务端加强检测平台建设”……关于做大做强“613”产业体系,一个个金点子在“结果”,一个个好行动在“落地”。

  千年江河水,奔涌向未来。如今,扬州正以“6群13链”的“春色满园”,打造长三角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科学技术创新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开启一个“双万亿”城市的新时代。